人类生物技术正给我们的健康长寿带来根本性的保障。细胞实验室是把生命新陈代谢的过程还原成一个可以复制和临床应用的座标基地;沉浸在医学实验室天地,可把尘世的生活变得有序有律还有趣。
首先,我们是傍观者和技术操作的协同者,细胞生长规律是我们一定必需遵循的铁律,人类任何的狂妄和聪慧也越不过生命本身经过百亿年的进化赋予生命基因使命的逻辑。
NK
NK细胞的生理学定义:NK细胞即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是除T、B细胞之外的第三类淋巴细胞,具有独特功能的细胞亚群(常用检测NK细胞的标记有CD16、CD56、CD57、CD59、CD11b、CD94和LAK-1);1975年被科学家发现,一般正常人身体有100亿-900亿个NK细胞。正常人体外周血中NK细胞占单个核细胞群PBMC10%左右,当低于5%时,就会极易得肿瘤和脏腑衰老等各种免疫性病理改变。NK细胞是直接从骨髓中衍生,其发育成熟依赖于骨髓的微环境;主要分布于外周血,归巢分布于脾脏、淋巴结和骨髓(上图橙色的NK主动攻杀粉红色的变异细胞)。
NK细胞的主要功能和特点
既是外向性自然防御细胞,能够识别和溶解靶细胞(某些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又是参与体内多种生理性免疫细胞的调节,被认为是机体免疫中最干练的细胞,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都与NK细胞有着密切的关系。
能直接追杀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真菌和寄生虫、同种异体移植的器官组织等,防止肿瘤形成和肿瘤转移。
能分泌系列特异性细胞活性因子参与人体脏腑抗衰老的新陈代谢过程;
一个或数个活化的NK细胞就可杀死一个癌细胞(衰老变异细胞等);
据日本学者研究:1个NK细胞可陆续杀死约27个癌变细胞。NK细胞随年岁增长和脏腑慢病会逐渐减少(上照为外周血离心后的细胞层析图)
功能
当我们抽取人体外周血50-80ml,层析出PBMC,再从中把NK细胞分离出来再扩增培养,使其数量增加到原来的1000倍,数量达到10亿-60亿个,再回输体内,经过赋能的自体NK细胞会随着血液全身循环3000次到4000次,把体内的游离癌细胞、衰老细胞、病变细胞、细菌病毒、“自由基”等等过滤式轮回清剿,从而从生理上达到防癌抗癌,延缓脏腑衰老,提升免疫力,少生病或不生病的健康管理目的。
经科学研究,回输体内的NK细胞本能的归巢功能,脾脏是NK细胞生理代谢中重要家巢,这与中医健脾养脾理论殊途同归。
NK细胞被医学界称为“广谱癌细胞杀手”和人体抗衰长寿的“天使细胞”;
NK细胞是大自然经过百亿年进化给人类自身防癌抗衰健康长寿的保护神;
实验室是微观多维的世界,是科学向内探索的驿站
我们的生活就是解读生命DNA的表象意义,让我们遗传密码DNA上的功能显现并为我们的现实生活提供遵道而行的科学方法,而不是迷信在某一隅的不完备学说,这一切哲学家和人文学者是不能做到的,只有通过人类自身进化的规律,按人性本能的悟性和实验室的探究,渐进式地达到进化在生命DNA中所蕴藏的真理。
生命的本质就是宇宙大爆炸后的物质、运动和思维三种客观存在共同组成的历史记忆(DNA基因)的外化形态。我们要相信灵魂的感知和感悟,敬畏生命本能,因为我们携带的整套人类DNA密码,就编辑着约50亿年生命进化中精存的最卓越的信息,这种信息在特定的时刻也偶会显现,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一出生就是50亿岁生命的当下再延续,心脏的跳动就是生命DNA灵魂在你我一生中的生物学显现。
生命的DNA信息本能是我们人类生存意义的根。实验室的所有细胞再培养和应用都是在在此真理道下的探求生命本身秘密的幸福实践。
衰老
是生命过程中的基因程序的必然规律;指我们对环境的生理和心理适应能力进行性降低、逐渐趋向死亡的现象。与生命代谢中的体细胞突变、致衰老的自由基、免疫细胞的衰老、DNA端粒酶活性渐失活性及人体神经内分泌能力等密切相关;据目前生命科学研究结果显示,人类是可以活到120/150岁的,我们如何达到生命基因赋予给我们正常的寿命本能呢?
人类生命自然的衰老规律是:
追求长寿是人的本能,健康长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课题;良好的生活习惯是第一要素,但生物技术却是探究人的寿命规律、和如何让脏腑器官健康到应有年轮的有效手段。让全身细胞年轻到基因赋予的期限,重建自体免疫系统平衡,让免疫细胞活力永远相对活跃在一个健康区间,是长寿健康管理系统法则中最核心因素。其中人体NK细胞是维护这个平衡的关键,当NK细胞浓度小于5%时,我们的脏腑代谢功能就将渐趋于崩溃。
NK细胞除本能杀伤异体病毒和变异坏细胞外~本身还能分泌系列细胞活性因子~能激活休眠的免疫细胞,能在血液中统摄血红细胞有序进行新陈代谢过程。为此NK细胞对我们的长寿医学提供前景美好的应用空间:可以辅助调节内分泌,可辅助微控调理月经活力周期,可减轻糖尿病等慢病并发症,可以调节自律神经,改善睡眠,使肌体精力旺盛,可以肌体增强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给脏器功能重新定义生命的内涵。